展会举办周期的市场考量
◎ 本刊记者/ 韩莉
2014 年 2 月,中央外事办公室对十二个机制类展会的间隔期做出规定,将其中的九个展会由原来的每年一届改为两年一届。这一规定,是对中央八项规定的积极响应,让政府逐步从具体会展活动中脱离出来,让政府主办展会的数量减少;领导出席的规格和频率得到有效控制;财政支出得到大规模压缩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除了政府的宏观调控之外,一些展会也会自行调整举办周期,市场上存在各种不同周期的展会,从一年四届到四年一届,间隔期有长有短,那么什么因素可以决定一个展会的周期呢?笔者以为,不该是某一个机构或部门,而是市场。
展会间隔期由市场决定
且看一则新闻:2015 年 2 月 10 日(德国当地时间),德鲁巴委员会正式决定将德国国际印刷与纸业展(简称德鲁巴展)的举办周期从 4 年缩短到 3 年。德鲁巴展是世界六大印刷展会之一,自 1951 年在德国杜塞尔多夫首次开展以来,一直是四年一届,此次间隔期缩短的原因是为了适应技术创新节奏。根据德鲁巴委员会主席、高宝集团董事长 Claus Bolza-Schünemann的说法,这一决定基于印刷产品已经被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彻底改变的现实。“整个印刷工艺流程链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新的应用和解决方案不断发展,并开拓了新的业务领域。”可见产品的技术周期是决定展会间隔期的因素之一。
一般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技术周期相对比较长,展会的间隔期也相应比较长。比如,每四年一届的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矿业展、德国 GIFA 国际铸造展、东盟石油大会暨展览会等,每三年一届的德国国际零售业展、南非国际塑胶展、德国国际化学工程、环境保护和生物技术展等,都是了解行业导向、开拓扩大国际贸易交流的最佳展台。
除了技术周期外,市场容量也是决定展会间隔期的重要因素。比如曾经红火一时的房地产展,一 开始是一年一届;随着房地产热,变成一年四届,出现了嘉华四季展;再后来甚至出现一年八届,除了春夏秋冬,又推出了别墅展、养老旅游展、海外置业展等。虽然一年八场,仍然场场爆满,一个标准展位甚至高达 10万元,出现了一展难求的局面,这都归因于巨大的房地产需求。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展会间隔期可以拉长,也可以变短,甚至消失。比如,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低迷,目前的房地产展已大大萎缩,再也难觅当年的盛况。再比如,当啤酒行业百花齐放的时候,各种啤酒展也应运而生、争相举办。随着不断地兼并、重组,中国的啤酒品牌最后只剩下三家:青岛、燕京和雪花,这样当年轰动一时的啤酒、饮料设备展无法再举办了,取而代之的是消费型的啤酒文化节。
市场容量决定展会间隔期的典型例子应该是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一年两届的广交会从2002 年的第 91 届开始,实行每届分两期举办,取得了巨大成功;到了 2008 年的第 104 届上,展期由一届分两期调整为一届分三期。时任广交会副主任、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主任王俊文表示,这是为了解决广交会的现有规模仍然不能满足中外企业参展需求的突出矛盾。
可见,产品的技术周期和市场容量这两大市场因素,是决定展会间隔期的重要因素。当然,政府的引导也很重要!但是,政府在发挥引导作用时,一定要遵循市场规律,尽可能减少对市场机制的干扰。
展会间隔期的改变基于市场的变化
如何准确把握这两大因素,以便精准定位一个展会的间隔期呢?要知道市场总是风云变幻的,展会作为一个行业的风向标,该如何跟上市场变化的节奏?
首先,要做好行业的市场调研。德鲁巴展的举办周期之所以从四年一届缩短到三年一届,是因为印刷行业自2008年以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模拟印刷已经不占优势,数字印刷正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数字信息技术的更新速度明显加快。作为印刷行业的灯塔,德鲁巴展需要及时对这种变化做出反应,从而做出新的背景下印刷行业的发展方向。
其次,要广泛听取参展商、采购商的意见。2012年,德鲁巴展会的主办方就曾提议将展会间隔期改为三年一届,但遭到了来自包括海德堡、惠普和高宝在内的主要参展商的反对。结果,在 2012 年的德鲁巴委员会上,这项提议被否决了。随后,德鲁巴委员会对当年德鲁巴展的参观者作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参观者普遍认为两到三年的“创新周期”符合现代印刷业的需求。这表明参观者的期望与参展商先入为主的想法有些出入。这一争议导致的结果是,在德鲁巴委员会中代表参展商和参观者的23席中,大约有80%的人支持将展会举办周期缩短到三年。“虽然四年一届的德鲁巴展会是合适的,但权衡利弊,三年一届的周期才是正确决定。”德鲁巴项目总监Sabine Geldermann表示。
广交会在提交将展期由一届分两期调整为一届分三期的方案前,做了历时一年多的市场调研,通过问卷、座谈会、现场访问、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了广交会各有关方面、特别是广大参展商和海外采购商的意见,在得到参展商、采购商普遍支持下,才决定将展期调整为一届分三期。尊重市场规律,重视市场调研,这也正是广交会一直深受参展商和采购商的欢迎、越做做强的原因之一。
同样,当政府出于政治考虑,对展会间隔期做出改变时,也应该根据不同展会的行业特点和性质,做出不同的规定;也应该广泛听取参展商和采购商的意见,而不要像现在这样一刀切地规定九个展会全都改为两年一期。因为有些展会,比如投资贸易类的交易平台,它需要每年对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新的信息、新的政策做出及时反应,否则会大大减弱参展商和采购商的忠诚度和粘性度,不利于展会品牌的培育,因此一年一届是比较合适的。现在人为地变成两年一届,本意是为了去行政化和市场化运作的推进,实现会展经济的结构转型,实际上却造成了对市场的操控和干扰。
要想有效实现政府退出机制,可以对机制类展会的财政支出做出严格控制,对领导出席的规格和频率做出严格控制,至于几年办一次,还是交给市场去决定。

2016春季广交会上,马来西亚华人展商推出“迷你”古典型烫斗

2016春季广交会上,内地一家按摩休闲产品企业在向外商推介产品
《中外会展》2016年5月第5期 目录
- 高雄之行:一场别样的会展体验之旅
- 资金扶持政策应该细化
- 蕉下(雨伞)
- 药展之后话国展
- 聚焦智能制造 推动两岸合作
- 绿色展览 全球服务
- 统筹配置资源 推进会议产业发展引领新格局
- 简讯 数字
- 简讯 会展
- 简讯 业内
- 第 11 届义乌文交会诠释传统文化与时尚生活
- 社群能否成为会展业下一个风口
- 相约在宁波 牵手十六国
- 环保展台的系统化推广与应用
- 提升完善场馆会展功能 建设智慧展馆
- 成都:“五大行动”助力会展业
- 成交量有望再次突破亿元大关
- 开元“十三五”引领新常态
- 展会举办周期的市场考量
- 四月芳菲香 珠宝闪金光
- 商城义乌 客商云集
- 十年沉淀,厦门国际佛事展如莲绽放,香飘四海
- 再开服务贸易升级之门
- 再也不要批判车模的低俗
- 全亚太,看浦东
- 以规模和品质打造长三角一流展馆
- 中国(大连)国际服装纺织品博览会 9 月 19 日启幕
- 中国城市会展协会联盟常务理事会在古田召开
- 东亚文化之都·2016宁波:开启文化之旅
- 不看热闹看门道,回归市场风向
- 一场色彩纷呈的国际文化盛宴
- “一带一路”下的文化传承与文化贸易
- 2016 世界影像博览会